树立声乐意识的内容
下面是工作范文吧小编收集整理的树立声乐意识的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树立声乐意识的内容
声乐艺术是用歌声来传达声乐作品深刻思想内涵的音乐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提供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大家采纳!
一、重视声乐作品的歌词和音乐
很多演唱者在拿到一首新的歌曲时往往会急于去听这首歌曲的“范唱”,想通过模仿来达到唱会谱子、学会语言(尤其是外国歌曲)甚至艺术处理的目的。可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有失妥当的。首先,盲目地模仿范唱容易造成歌者对歌曲内容的肤浅了解。演唱中国歌曲时,由于是母语,歌曲理解与表现还容易一些,碰到外国歌曲时就不知所云了,若像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的:“终日唱此曲,终年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这必然会影响歌者对歌曲的表达。其次,艺术贵在创新,盲目地通过翻唱“范唱”“人云亦云”,恐怕最后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模仿者而成不了艺术家或好教师。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学习一首新作品呢?我认为首先要重视乐谱,从作品的歌词和音乐人手,准确地理解词曲作者在一度创伤中所赋予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内涵。
1 关于歌词。任何一部优秀的声乐作品都是优美流畅的旋律与精致美妙的歌词二者有机的结合。
(1)准确地拼读歌词,弄清歌词的含义
语言(歌词)是歌唱的基础。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也曾提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列为三绝之首,还有像所谓的“一字不正如钝刀杀人”等等说法,无不说明了歌唱吐字的重要性。只有将歌词准确清晰地唱出来,才能让听众明白你所唱的内容,才有可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达到声乐艺术表演的真正目的。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中、外声乐作品。对于中国作品,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养成勤用工具书的习惯。比如大家熟悉的《红豆词》,其中提到了“玉粒金波”、“更漏”这样在现代汉语里不多见的词语。如果我们不借助工具书,就难以弄懂它的真正含义。而通过查阅字典和相关资料,我们就可以得知“玉粒金波”在古代指美味可口的饭和汤;至于“更漏”,因为古代是以滴水记时,因而“更漏”就是以滴水器来计算几更天的一种计时方法。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更容易把握歌词的含义及歌曲的情绪、风格,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
至于外国歌曲的歌词,要想唱好它,就必须首先弄清读音和含义,否则即便有很好的旋律,由于我们不懂歌词的真正含义,不知歌曲真正要表达的情感,那么演唱也不会感人,有时甚至还会歪曲作品本来的面目。那么,我们在学习外国歌曲的歌词时应该如何着手呢?美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托马斯・鲍尔先生认为,要学好歌唱语言,应该做好这样几件事:①每唱一首外国歌曲就把歌词全部写下来;②用国际音标在每个单词下标出准确的发音;③把歌词用本国语言翻译出具体意思;④每个语种的学习都用好的、有发音标记的词典。如果按以上要求做,定会积累很多资料,摸索很多经验。有时别人告诉你的读音,你可能明天就会忘记,只有自己掌握了语音的规律和读音方法,才能有把握解决语言问题。
(2)通过歌词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确定演唱的意境
声乐演唱要求歌者对歌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仅仅是能准确拼读歌词,理解每个字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歌词的分析,从而确定作品的主题思想。以便进一步把握演唱时的感情基调和意境。比如通过对新疆民歌《在银色的月光下》歌词的分析,可得知它是一首表现爱情感伤的歌曲,唱时就应该把握住“伤感中带着一丝甜美”的感情基调。总之,要使歌唱时的感情基调与作品的内容相吻合,这就要求歌声准确地理解歌词,否则就会造成“表现”和“内容”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
声乐作品是音乐与语言二者的有机结合体,优美的语言和动听的音乐共同为我们描绘了歌曲内容所体现并依托的一个“环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歌曲的“意境”。这就要求歌者在演唱时发挥自己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使自己进入歌曲所描绘或者呈现给我们的意境中,那么合乎逻辑的、真实自然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2 关于音乐
音乐是作品的主体,我们应如何从音乐的角度来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呢?
(1)重视旋律中的音高与节奏
一部声乐作品之所以能感到人,旋律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在作品中体现旋律最基本的要素就是音高与节奏。作为演唱者,准确地掌握旋律的音高与节奏应该是学唱阶段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可以设想,一名歌者连歌曲的旋律都唱不对,那么他又如何去对作品进行准确、恰当地演绎呢?在一些声乐考试中,音高不准、节奏不对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某些高水平的演唱者同样也未能摆脱“音准节奏”问题的困扰。在我国第二届国际声乐比赛上,声乐大师叶甫根尼,涅斯切连科对某个选手说道:“你的嗓音非常好,技巧也很好,本来是可以进决赛的,但是你唱得太自由了,没有哪个指挥敢与你合作。”言外之意――节奏唱得不准确。事实上,相同的问题在几乎所有学习歌唱的人身上都曾发生过,因此音高与节奏问题是声乐作品演唱过程中要着重注意的。
(2)重视作品中的“表情记号”
在作品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陌生”或“拿不准”的表情记号,这时就必须借助工具书将它们弄清楚,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现作品。另外,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时代特点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表情记号。例如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曾经这样说:“原来在国内,我们对力度的认识只是单方面局限在强弱上。到了维也纳之后,我才逐渐发现力度除了强弱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主要是根据不同作曲家的风格来决定的。具体来说,莫扎特的f和贝多芬的f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其中的强弱、感觉以及音质、音色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因此,如何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风格的不同变化,就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潜移默化的认识、理解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准确地揭示作曲家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目的。”因此,对于作品中的.表情记号,我们不仅要弄清它的本来意思,还耍弄清它在不同作品中的具体含义,有时甚至还要跟作曲家的生平、创作风格、时代背景等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演绎作品。
二、从作品中寻求演唱的音色与风格
在对一部声乐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时,我们还要善于从作品中寻求演唱的音色和风格,使声乐作品焕发出勃勃生机。
1 恰当地运用不同的音色
歌唱的音色,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状态基础上的特殊音色,是歌者进行声乐艺术表演极其重要的手段。歌唱中恰当运用音色不但能准
确塑造音乐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而且在描绘歌唱意境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大家都很熟悉的内蒙民歌《牧歌》,若能在演唱时将声音调整成悠扬而柔和的特点,就会造成一种空旷辽阔之感,羊群点点的蒙古大草原的意境马上就会进入欣赏者的“眼帘”,给听者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音色的巧妙运用是一个演唱者艺术水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作为歌者,我们应该努力从现实生活和音乐作品中去挖掘和体验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音色,建立自己的“音色存储区”,以便更好地为演唱服务。
2 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
风格是词曲作者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生活态度和个性特征不同,从而在作品中体现出独具特色的风采和格调。任何一部声乐作品的产生都渗透着一定的历史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民族因素。为了更准确地对作品的风格进行把握,只有对这三个因素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才能对作品内容进行风格上更深层次的把握。
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必然会留下历史的烙印,具有某种特定的音乐风格。我们在对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时,首先要弄清词曲作者在创作时所处的历史时代,努力从历史的角度来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尽一切可能使自己去熟悉和了解声乐作品创作时所处的时代环境、文化倾向以及创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等相关信息,创造使自己置身声乐作品创作者进行原始创作的历史空间,以便更真切地体验与表现作品的精神内涵与历史风貌。
声乐作品在地域和民族上的差异同样会带来作品风格的千变万化。比如在我国,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南方民歌的细腻含蓄;维吾尔族民歌的轻快活泼,蒙古族民歌的深长悠远等。又如意大利歌曲的热情奔放,德国歌曲的含蓄严谨,法国歌曲的浪漫雅致,俄罗斯歌曲的宏大壮阔等等,我们在演唱时都要用最恰当的方式将各种风格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歌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需要演唱者具备精湛的声乐技巧、独特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歌唱心态以及高尚的艺术品格等,而不单单是纯粹的发声技巧练习,将歌唱技术视为歌唱的唯一内容。本文提倡歌唱者树立“原作”意识,寻找演唱的最佳途径,只是探究歌唱“非技术性因素”的一种尝试,不妥之处,请大家指导和修正。
※ 本站内容无隐藏免费浏览,付费只提供可见文章复制和下载,请须知!※